Product logins

Find logins to all Clarivate products below.


chevron_left

致敬诺贝尔奖级研究:“引文桂冠奖”的意义与使命

致敬诺贝尔奖级研究:“引文桂冠奖”的意义与使命

科睿唯安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旨在依托数据驱动的方法,甄选具有诺贝尔奖级影响力、推动科学进步与社会变革的科研人员,揭示未来诺贝尔奖的潜在得主。

 

每年,科睿唯安“引文桂冠奖”都会表彰一批具有诺贝尔奖级影响力的科研人员。他们的工作不仅极具学术影响力,而且具有变革性——推动了科学突破与现实变革。这些科研人员的发现重塑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,在我们看来,他们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

科学突破往往悄然萌芽,但它们播下进步的种子,最终成为重塑人类认知与世界的重大发现。2025年,22位“引文桂冠奖”得主在能源存储、疾病治疗、职场公平等关键领域显著拓展了人类知识边界。他们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顶尖研究机构,其中美国10人,法国3人,德国、日本和瑞士各2人,加拿大、中国及荷兰各1人。

与通常依赖媒体热度或直觉推测的诺贝尔奖预测不同,我们的方法根植于数据与专家分析。我们识别那些研究成果被同行广泛引用、并在其领域内持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——这正是诺贝尔奖级成就的有力信号。

 

如何识别诺贝尔奖级科研人员

我们的遴选结合严谨的定量分析与专家定性判断。依托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丰富和权威的数据,我们聚焦论文被引用量进入全球前0.02%的顶尖科研人员——论文被引用量进入全球前0.02%通常意味着具有卓越的影响力。

但仅靠引用数量无法完整勾勒全貌。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的分析师还从以下维度进行定性判断,综合评估获奖潜力:

  • 科研原创性与社会影响;
  • 获得其他重要奖项认可;
  • 与诺贝尔奖历史传统及标准的契合度;
  • 跨学科影响力。

“引文桂冠奖”在预测诺贝尔奖得主方面拥有出色记录。自2002年以来,科睿唯安已甄选超过460位“引文桂冠奖”得主,截至2024年,其中83人终获诺贝尔奖。未来,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。我们的项目旨在向更广泛的卓越学者致敬,无论他们是否最终摘得诺贝尔奖,其贡献都值得全球认可。

 

从学术卓越到社会影响

科学研究并非孤立存在,它塑造着我们生活的世界。“引文桂冠奖”关注那些既推进学术前沿边界、又为社会创造实际效益的科研人员。他们的贡献包括:

  • 加速医学突破,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与公共健康;
  • 推动技术创新,赋能清洁能源、智慧基建与可持续发展;
  •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,推动解决应对气候变化、经济不平等与社会正义等关键议题;
  • 革新了教育与产业,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、工作模式与问题解决路径。

 

随着社会各界对科研实际价值的期待提升,尤其是在健康、气候与技术领域,如何有效评估科研的社会影响力成为紧迫课题。科学信息研究所正通过负责任的数据驱动方法探索应对挑战。科学信息研究所近期发布报告提出了可视化评估社会影响力的框架,为机构与资助方理解研究如何推动学术之外的社会进步提供依据。

通过这些努力,科睿唯安彰显了卓越科研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联。每一篇高被引论文背后,都是改变生命、社区与未来的动人故事。

 

2025引文桂冠奖”22获奖科研人员全览

 

2025年度“引文桂冠奖”得主故事

四位本年度“引文桂冠奖”得主接受我们采访,讲述了他们科研工作背后的热忱、坚持与愿景。

陈志坚(Zhijian ‘James’ Chen):免疫系统“警报器”的发现者

陈志坚教授发现了cGAS酶(一种分子级“防盗警报”),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免疫系统识别病毒、细菌及癌症机制的理解。他的研究为自身免疫疾病、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癌症免疫治疗开辟了新路径。

“每一个实验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。如果实验失败,数据其实在‘尖叫’着告诉我们什么,这不是失败,而是一个学习过程。”

在采访中,陈志坚教授分享了驱动他好奇心的因素、如何从失败中学习,以及为何他认为科研更像马拉松而非短跑。

观看2025年生理学或医学引文桂冠奖得主、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陈志坚教授完整采访

 

英格丽德·多贝西(Ingrid Daubechies):日常科技背后的数学密码

数学家英格丽德·多贝西帮助开创了“小波分析”这一数学工具,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与智能手机摄像技术。她的研究完美融合数学之美与现实价值。

 

 

“我始终相信,重视实际应用的同时,优美的数学总有用武之地。”

访谈中,多贝西以画笔与星光阐释小波原理,分享对合作如何激发创造力的感悟,并畅谈她的研究悄然融入人们日常工具的喜悦。

观看2025年物理学引文桂冠奖得主、杜克大学教授英格丽德·多贝西完整访谈视频

 

让-马里·塔拉斯孔(Jean-Marie Tarascon):用智能电池驱动未来

让-马里·塔拉斯孔在电池化学领域的突破提升了储能效率、可持续性与规模化能力,从手机到电动汽车皆受益于此。他对阴离子氧化还原与智能电池的前瞻性研究,正塑造下一代能源解决方案。

 

 

“科研有时需要耐心,需要坚韧与信念。”

在采访中,塔拉斯孔探讨了好奇心、冒险精神与韧性对科研的重要作用。他还分享了一个曾被忽视的想法如何成为现代电池科学的基石,以及最令他兴奋的最新科研挑战。

 

观看2025年化学引文桂冠奖得主、法兰西公学院教授让-马里·塔拉斯孔完整采访

 

玛丽安·贝特朗(Marianne Bertrand):对不平等进行量化研究,推动变革

经济学家玛丽安·贝特朗长期研究不平等根源,从CEO薪酬差距到职场性别歧视。她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全球招聘实践,并推动全球关于公平与机会的讨论。

 

“理想世界不是更平等,而是更公平——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身潜力。”

在访谈中,贝特朗反思了好奇心对科研的重要性、项目取舍的决策挑战,并表达了对循证政策未来的深深乐观态度。

观看2025年经济学引文桂冠奖得主、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玛丽安·贝特朗完整采访

 

 

2025年“引文桂冠奖”得主不仅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,更是变革的催化剂。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,每一篇高被引论文背后,都是一段充满好奇、创造力与改善世界决心的旅程。我们很荣幸能表彰他们的贡献,以及他们的研究持续为科学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。

 

浏览引文桂冠奖得主完整名单,观看独家采访,了解科睿唯安如何提前识别诺贝尔奖得主。